

發布日期:?2021-09-18
中國藥膳研究會文化建設專業委員會主辦,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協辦的中國藥膳研究會文化建設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暨長春膳養論壇,于2021年8月20日—21日通過線上會議平臺順利召開。本次會議與吉林省中醫藥學會肝脾胃病專業委員會二屆五次會議合并舉行,會議設1個主會場和肝病胃病、膳養2個分論壇。一天半的會議時間里展示了豐富的內容,為大家帶來一場學術盛宴。
8月21日上午,會議主會場由大會執行主席、吉林省中醫院冷炎教授主持。中國藥膳研究會文化建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晉教授致開幕詞,作2021年總作總結,并宣讀了2020年度文化建設專委會專項課題獲獎人員名單。
中國藥膳研究會楊銳會長在主會場致辭中指出,在我們黨“奮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之際召開的文化專委會第二屆年會非常有意義,有很多工作和經驗值得總結、交流和提高。這些年文化專委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成果,總會給予高度評價。面對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疫情復雜多變,大力推廣藥膳可以“利民利國利企業”,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實踐需求,必將大有可為。本屆年會確立的“健康飲食、文化引領、積極推進藥膳文化傳播,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大力發揮藥膳在健康管理方面的特色優勢”會議主題,定位很好,以文化引領事業產業發展,契合了國家和中醫藥文化發展戰略,我們期待新的藥膳文化成果不斷涌現。
主會場主旨演講環節由張以善教授、王雪茜教授、盧子杰教授主持,首屆全國名中醫、天津武清中醫院名譽院長陳寶貴教授、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劉鐵軍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晉教授分別作“張錫純對藥膳的研究”“龍骨、牡蠣——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相關類方”“基于文獻挖掘的藥膳研究現狀”的演講,知識淵博,立意新穎,視野宏闊,觀眾收獲益多。
在20日下午舉行的中醫肝脾胃病分論壇上,冷炎教授作分論壇開幕講話,并作了題為“圓運動與六經辨證”的專題講座,探討了六經辨證的規律,為臨床醫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六經辨證的理論、提高臨床療效指明了道路。松原市中醫院蔡麗威主任作“半夏瀉心湯臨床應用體會”報告、吉林省中醫院鄧厚波副主任作“淺談腹瀉的經方治療”講座、吉林省中醫院沈東博士作“劉鐵軍教授基于‘臟毒腑穢學說’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講座,見解獨到、分析精辟。中間進行了康哲衛星會、蓽鈴胃痛衛星會。之后,由吉林省中醫院的鄒文爽、王亞紅、李婷、隋曉丹、陳鑫醫師分別作“中西醫匯通治療黃疸一例”“中西醫結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急性黃疸型肝炎中西醫結合治療1例”“不明原因肝損傷診療思路”“以理用方、知行合一——運用經方治療肝病內傷發熱病例”等學術報告。冷炎教授作總結發言。
21日下午的膳養分論壇,由中國烹飪大師范玖炘大師、國家中式烹飪師張旻大師、江蘇省名中醫孫偉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健康營養教研室主任沈紅藝博士、海南醫學院醫史文獻與養生教研室主任尹德輝教授、上海市中醫醫院腎內科主任龔學忠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主任錢占紅教授主持。會議首先由注冊中國烹飪大師何亮大師、夏天大師,為大家帶來“無味而為”“如何吃油,油而不膩”的專題報告,從烹飪制作的角度,探討了中國膳食文化中的如何用好油的重要問題。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左曉霞主任作了“如何選油,關系健康”的講座,從營養學的角度講解了如何科學用油。這些講座使與會者對于中國膳食文化中的“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冷炎教授、柳州市中醫醫院內科大外治中心、治未病中心劉靜主任、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醫院張亞軍教授、安徽中醫藥大學針推學院康復養生系副主任徐亞靜副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五果為助’食養原則在東北滿族飲食文化的體現”“利濕化濁代茶飲在痰濕體質高尿酸血癥人群中的觀察研究”“基于‘治未病’理論探索肺系疾病的中醫藥膳用藥規律及數據庫建設”“新安醫學的藥膳文化研究”等專題報告。這些報告探討了藥膳的應用轉化,文化源流,研究方法等,為中國藥膳研究,尤其是文化研究的發展做了十分有意義的實際工作和探索。
會議最后,由張晉教授作總結發言,指出中國藥膳的文化研究,是一門年輕的新興學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藥食同源理論是中醫基礎理論中極具特色的一部分,中華藥膳必將在中國人民的大健康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藥膳的研究,尤其是藥膳文化的研究時不我待,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希望各位同道共同努力,研究、發揚祖國藥膳文化,并不懈努力。
本次會議線上觀眾有國內外從事藥膳文化建設相關工作的學者、專家及廣大藥膳研究愛好者,包括國內各中醫醫院的藥膳食療科、西醫醫院的營養科專家,國內致力于中醫藥膳食療文化建設工作的廚師長、主廚等,大家通過互聯網平臺踴躍參會,在線最高達4437人次。會議進行緊張而有序,氣氛熱烈而融洽,在大家意猶未盡中結束,會議再次激發起廣大參會者對于中國藥膳文化乃至中醫文化的興趣。